第493章 坏了,我这是被套路了。_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笔趣阁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493章 坏了,我这是被套路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3章 坏了,我这是被套路了。

  直到搞定一切后,李景霖才开始拆包。

  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各色的茶砖,茶叶。

  李景霖是不太懂茶的,但一看那包装就绝对是精品。

  紧接着便是各种山珍的干货,各种干菌都有,令人眼花缭乱。

  接下来,什么鲜花饼,宣威火腿,玫瑰卤酒,认都认不出来的各式药材。

  最离谱的是,甚至有装在泡沫箱里,用冰袋镇住,并且真空包装的

  滇南特色的乌骨鸡。

  “离了个大谱。”

  虽然嘴里在嘟囔,但李景霖感觉内心中有一股暖流涌过。

  这些礼物的价格,绝对抵得过那点分成钱了。

  摇了摇头,李景霖将这些东西分拣好。

  给桑莲打了个电话,道个谢后。

  李景霖便开始研究起了回礼。

  这些礼物,退回去那就真的伤人心了,最好的做法那就是接受。

  可直接接受,这心意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厚重了,得回个礼才舒服。

  不过,不能回的太过贵重,重于面前的这些礼品,不然很不礼貌。

  但也不能太随意。

  得仔细的研究研究,尽快落实。

  毕竟,各地的民俗文化,艺术非遗的大型记录工程这才刚刚开始。

  以后很可能还有的忙呢。

  于是,李景霖在搞定了最近学校的一些教学工作后,于三日后,回了老家一趟。

  就在这三天。

  《滇南映象》在昆明的首演便已经完美完成。

  这么一部作品,直接在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作品的成功,远远超出众人的预想。

  无论是对本地文化很了解的滇南人民,或是少数民族,还是大江南北前来旅游的游客们。

  能够看到这最为原生态的独特作品,从中感受滇南的民俗与文化。

  都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在首演就很成功的基础上,即使时间尚短,还未走出本省,但已经吸引了相当多业内人士的目光,前往滇南,慕名而来。

  毕竟,无论是这百分之75的山寨村民,真正原生态的演出内容,还是桑莲,滇南文艺重点工程,某个逛街李的参与

  放在业内,那都是十分吸睛的消息。

  而随着一些业界内的大佬们前去观看了第二场,第三场等等的演出后。

  业内的评价开始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某导演:这种舞台的冲击力与感染力是非常独特,和以往感受完全不同的,很有趣。

  某知名制片人:浓浓的乡土气息,最原始的野性之美,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点点的艺术加工,便可以让一些以往被我们忽视了的民间艺术,于舞台上焕发第二春。

  某著名主持人:《滇南映象》应该走出去,它表现了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华夏之美,是与以往主流艺术作品所不同的美学体验。

  随着这样的好评。

  关注的人变的越来越多。

  随着演出的不断推广,积蓄的力量十分强大。

  甚至已经做好了前往国内的各个省市进行巡回,轮回的演出,以及和各个省市标志性歌舞团,剧院,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合作意向。

  即“轮换式,交替式演出”。

  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就在眼前。

  但有人开心,那就有人不开心。

  老东北的阿辽们,那看着走出去的李景霖,心情那可就太复杂了。

  宣传各地文化。

  但很难轮得到自己老家。

  这上哪说理去。

  可平时想找吧,还真不太好找。

  毕竟,李景霖的工作重心一向放在了上沪,时不时的在京城。

  而且,看样子,是一直在往南方跑。

  很难不酸。

  之前倒是还好。

  但当《滇南映象》里,创作者的一栏中,一众名字里,赫然出现“李景霖”这仨字后。

  那真的是有点绷不住了。

  如果非要形象的形容,那就是

  “俺的!!俺的!!李景霖是俺们这嘎达滴银!”

  这都跑滇南去了,指不定还跑哪。

  再不下手,真等人退休回老家是吧?!

  于是,绷不住的文旅干部便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想的是探探口风。

  结果,听说李景霖刚好回了老家。

  于是,当地的文旅干部,赶紧带着几个人就来了。

  打算着能不能也商议个什么文艺类的合作项目,能不能有点什么方式,把咱辽宁的非遗也往外鼓秋鼓秋。

  总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儿敲锣打鼓的算什么呢?

  毕竟,东北小伙,你可以内向,但必须闯荡点,敞亮点。

  东北,那得走向世界,因为,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铁岭的尽头,是盘锦。

  而此时。

  李景霖也是有点挠头。

  难为情中,也多少有些为难。

  还真不是李景霖不想助力家乡文化发展,而是这局限性确实有点太大。

  起码到目前为止,李景霖是真没想好该怎么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91b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91bqg.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